纽斯频通讯社首尔2月24日电(记者 崔宪圭)对韩国企业和民众而言,中国依然是充满机遇的市场。众多企业和个人通过对华贸易或在当地开展业务获得收益,选择赴中国旅游、留学和文化交流的民众也在逐步增加。
每位韩国人心中对中国的印象都不尽相同。对某些人而言,中国是充满机遇与惊喜的地方;而对另一些人来说,这里却充满不确定性,甚至令人畏惧。曾在中国市场受挫的企业家,或许对中国怀有强烈不满,甚至不愿再提及这段"心口的朱砂"。这是因为对中国的感受往往源于个人经历,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。
![]() |
中国经济的评判亦是如此,完全取决于观察视角。说中国经济陷入低迷,确实如此;说它依然向好,也不为过。尽管房地产市场风险令人担忧,但放眼全球,经济状况比中国更稳定的国家屈指可数。
中国幅员辽阔,人口众多,造就了极大的多样性。任何关于中国的单一结论,往往难以准确概括其全貌。虽然中国人收入不断提高,但在14亿人口中,仍有相当一部分刚刚摆脱贫困。
若只看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中国确实堪比发达国家。但观察中国内陆地区,不难发现其发展仍较为滞后。然而,发展不均衡的另一面,也意味着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以14亿人口计算,中国人均GDP约1.3万美元,已跻身世界银行认定的"中等发达国家"行列。我们必须以更开阔的视角,理性看待中国的实情,否则很容易因主观偏见或片面经历而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。
对中国的好恶属个人价值判断,每个人的看法都有所不同,并不存在绝对的对错之分,对中国的未来展望亦是如此。无论个人还是企业,都应基于自身判断,决定是进入还是离开中国市场。
尹锡悦政府的"去中国化"政策和不均衡的外交策略已让韩中关系处于长期波动状态。韩国国内围绕总统弹劾案的政治动荡,更助长了大量虚假新闻和"中国阴谋论",使韩中关系面临更严峻的考验。
尹锡悦曾以"中国间谍问题"为由,将其作为宣布戒严正当化的借口。近期,更有毫无依据的"中国干预韩国选举"阴谋论在韩国政坛流传。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不久前会见韩国官员,就相关言论表达忧虑。笔者认为,若这种子虚乌有的阴谋论继续扩散,恐将严重阻碍韩国对华外交。
假新闻与"中国阴谋论"大多由特定团体或势力捏造和传播,以谋取政治利益。问题在于,尽管这些行为可能符合某些政治派别的短期利益,但对韩国整体国家利益而言,却造成了极大伤害。
任何一个仅为眼前利益就高举"反华"大旗的政党都不是负责任的政党。煽动反华情绪的假新闻和阴谋论,将严重损害韩国的国家利益,尤其是在当前混乱的政局下,应尽快叫停相关言论的传播。
回顾"萨德事件",中方通过"限韩令"制裁韩国,导致两国关系恶化。在此过程中,中国政府同样负有一定责任。尽管中国长期强调"友好合作",但除去年年底面向韩国实施的公民入境免签政策外,几乎未采取实质性措施改善两国关系或恢复互信。
笔者认为,若中国真心希望恢复两国友好关系,须采取以下行动:进一步促进中国团客来韩旅游,促进民间交流;解除"限韩令",恢复文化、演艺等领域交流。(完)
韩国纽斯频(NEWSPIM·뉴스핌)通讯社